人口困局 水污染会以哪种方式“袭击”我们
一、鳄鱼集中死亡事件的启示
在总体上,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日益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存,但是,水污染最终会以哪种方式给我们造成哪种后果却是不可预知的。
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鳄鱼集中死亡事件也许能给我们某些启示。
克鲁格国家公园(KrugerNationalPark)是南非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南非境内共有18座国家公园,克鲁格位居第一。在动物保育、生态旅游以及环境保护的相关技术与研究方面,克鲁格公园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从2008年5月底开始,公园管理部门在公园内的一条河流中陆续发现了至少30具不同腐烂程度的鳄鱼尸体。
鳄鱼是整个生态食物链的顶层捕食者,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若鳄鱼大批死亡甚至灭绝,必将带来无法预估的生态灾难。因此,鳄鱼集中死亡事件发生后,克鲁格国家公园立即成立了由多学科科学家组成的“特别调查组”,对鳄鱼集中死亡事件展开调查。
经过对死去鳄鱼尸体的解剖,科学家们发现,这些鳄鱼全都患有“全身性脂肪组织炎”。这种疾病会导致生物体内的脂肪变硬,从而使其身体僵硬。患上这种病的鳄鱼会逐渐丧失猎食和游泳能力,最终会死于饥饿或溺水。
随后的调查发现,公园里仍然存活的部分鳄鱼也患有这种疾病,并且,这些鳄鱼也会逐渐死亡。在“特别调查组”的调查期间,公园里陆续死亡的鳄鱼超过了200只,这接近公园鳄鱼总数的1/5。
科学家们虽然很快查明了死因,但随后的病因调查却一再陷入绝境,鳄鱼患病原因一度扑朔迷离。
调查的第2年,公园河流出现了鲇鱼大规模死亡的新情况。解剖发现,这些鲇鱼也都患有“全身性脂肪组织炎”。这一发现使科学家们及时调整了调查方向,并很快找到了公园里鳄鱼集中死亡的真正原因:
在流经公园的河流上游,聚集着南非最大的工业区,那里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随着人口迅速增长,污染也逐年加重。长期以来,公园里的这条河流被这些污水所污染,其污染物超过1500种。幸运的是,由于河水流速较快,任何一种污染物在河水中的含量都没有达到“致命”的程度,因而,公园内长期没有出现河鱼或鳄鱼大量死亡的情况。
20世纪70年代,在克鲁格国家公园下游不到30公里的地方,邻国莫桑比克修建了一座名为“马辛基”的大坝。该大坝建好以后,因为国内战争一直没有投入使用。不幸的是,就在公园发生鳄鱼集中死亡事件的前几个月,“马辛基大坝”投入使用。
“特别调查组”的科学家们最后查明,“马辛基大坝”投入使用后,公园河流水位被抬高了20米,河水流速变慢,上游污水中的污染物在此沉积于河底。这使得喜欢在河底觅食的鲇鱼摄入了许多河底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含有多种毒素,令大批鲇鱼患上了“全身性脂肪组织炎”。患病的鲇鱼行动迟缓,很容易被鳄鱼捕食,而鳄鱼食用大量患病鲇鱼后,也都患上了“全身性脂肪组织炎”。
由此,克鲁格国家公园鳄鱼集中死亡之迷被揭开。
二、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人类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我们至今仍然不可能真正科学的预见未来。
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13亿国人十几年、几十年长期食用富含化肥、农药、激素、抗生素和转基因的食物,长期饮用被各类有害物质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的水,这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我们不得而知。这是人类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年都不曾遇到过的情况,也是全世界几百个民族和国家都不曾遇到过的情况。国人的身体“扛”得住吗?能“扛”多久?会不会诱发基因突变?会不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
比如,我国越来越多的“不育不孕”(还有前面提过的“阴盛阳衰”)会不会就是这类严重后果的表现形式之一?
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较大型生物灭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生殖繁衍出现严重问题。大量的动植物激素、抗生素、农药以及严重环境污染会不会已经开始广泛攻击人类生殖系统?而转基因(食品)生物武器攻击的主要对象正是人类生殖系统。
目前所有对食物的安全性鉴定,都存在局限性。例如,食品专家鉴定说“该食物虽有污染物残留但还不足以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或损害”,但是,他们所说的“没有威胁或损害”只是就“当下”或“短期”而言。当下不致病,不等于无害,短期无害,不等于长期安全。毕竟,几乎所有食品的安全标准或认证都没有长期毒性试验的支持,比如3代人、5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安全验证。这与我们的传统食物曾经经受住了人类几百、几千年的筛选和安全验证完全不同。
对于一个物种来说,几十年时间显得过于短暂。严肃的科学只承认经过严格、长期验证的结论。
近些年,科学家对恐龙灭绝的“非小行星撞击原因”的研究结论对我们有很强的警示意义。他们的研究显示,恐龙并不是在650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事件中一下子全部灭绝的,相反,恐龙灭绝是多种环境因素恶化的产物,其中,就有地球温室效应。
科学家们发现,在恐龙时代晚期,由于火山活动剧烈、气候巨变、环境恶化、食物结构变化等等原因,使恐龙自身出现了生存危机,大批恐龙开始走向死亡。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是对恐龙的最后一击,它加速了残余恐龙的灭绝速度。即使这样,最后仍有部分恐龙继续生存了大约25万~30万年,但最终因为食物含有铱元素导致恐龙蛋不能孵化而最终走向灭绝。
探寻恐龙灭绝之迷,就是探寻人类的未来。
地球物理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说,“我们人类污染环境,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导致的环境危机,确实严重威胁着我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人口高位运行”的局面还会持续很多年,并且,政府越是疏于控制总人口,这种“人口高位运行”并使环境继续恶化的时间就会拖得越长。同样的问题是,我们的子孙们能够等到“人口高位运行”结束的那一天吗?在此之前,会不会出现难以预料且可能失控的局面?
为了避免上述极端情况发生,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坚定不移且踏踏实实地控制总人口,并在社会能够承受的安全前提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结束“人口高位运行”的危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