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dge恬净净水 Tendge恬净净水

盐城东台一作坊排废气废水污染河水 村民不敢用河水

2014-03-20 10976

近日,东台市时堰镇九龙村村民王先生向人民网报官方微信求助:村里一家小型塑料粒子加工厂,生产时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家前屋后的河道被塑料垃圾填占了一部分,这是我们的母亲河啊,现在生活用水都没法用……3月10日,盐城晚报记者前往当地进行调查采访。

盐城东.jpg

紧邻这家塑料粒子加工作坊的,是一条流经村里的河

A “没人再敢用河里的水”

时堰镇后港社区九龙村,这是位于东台西南部的一个村庄,盐城晚报记者在村里很快找到了这家遭到村民投诉的塑料“加工厂”。严格说,眼前这只能算是个小作坊:没有围墙、没有门牌,小山一样高的蛇皮袋堆放在活动板房内外,紧邻作坊的,是一条穿过村庄的小河,河面漂浮着零星的白色塑料垃圾。

盐城晚报记者注意到,这里几位工人全部面戴口罩,衣服上有一层白色粉末。操作的机器发出非常大的噪音,正常说话无法听清,记者只能凑到一位工人耳边,与她交谈起来。

这位中年妇女说,她是附近村民,空闲时过来打工,任务是通过机器清洗和打碎蛇皮袋,“所以声音特别大,百十米外也能听到”。至于这些蛇皮袋是从哪里运来的,她不愿多说。由于蛇皮袋堆放得十分杂乱,很多已滑到河里,占据了一部分河道,河水显得非常浑浊。
不难发现,各式蛇皮袋堆放了约百米,附近两件瓦房已无人居住,距离作坊前不到两米是大片庄稼,作坊往西一二十米是个规模较大的养鸡场。“你看后面这条河,现在只能看到死鱼,以前我们都是用它来灌溉庄稼的,现在长庄稼都不敢用这河里的水,更别说大家的生活用水了!”这家作坊往东三四十米的一户村民告诉记者,这种状况已经持续4年多了,作坊一直断断续续在生产。

盐城东台.jpg

“老板也是村里人,好多村民不敢说,怕得罪人,这几年也有人不断向环保部门反映,上面有人来看过几次,停了几天又生产了,老百姓举报了也没办法!”“你千万别把我的名字写上去。”

B “吃晚饭时都要关着门窗”
从这家小厂往东走到一条乡间小路,再往北走几步,是一户两层小楼。这户人家正常老两口居住,当天上午,听说记者是来了解污染情况的,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太太连忙把记者喊进屋,正在休息的老伴一听说是来了解这事的,一下从床上坐起来,“吃晚饭的时候,我们都要把门窗关起来,那个西风一刮,全是呛人的气味,受不了啊!”

“夏天门口院子不敢进,屋里电风扇不能开,全是那个烟!早上7点多开始,晚上七八点结束,只在过年前停几天,灌溉稻子的时候停几天。”这位老伯说,因为年纪大了,他们也不种田了,只图在家过点舒服日子,“周围种田的人更倒霉,这是条灌溉河,但是庄稼早就不能用河里的水。我们也不在河里洗衣服,不靠近河,这条河对我们来说等于是废了。”老伯说,“听说下游陈庄的村民意见也大,反映了好多次都没用。”

盐城晚报记者看到,这条河与其他村相通,在九龙村这段属于下游,“如果是上游,更不得了”,村民陈奶奶抱怨,小孙子喜欢玩水,最怕小孙子凑到河边玩,“粉碎袋子时,我们都把孩子往屋里拉,生怕闻到那个味。”

另一位村民看到记者在拍照,误以为记者是东台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他走上前说:“你们来了也没用,这几年,你们环保局的人来过多少次了,每次检查后都是停产几天,随后老板还不是照样生产?!”

C “缺资金,买不起治污设备”

当天上午近11点,盐城晚报记者在这家作坊附近遇见了老板华旭升,看起来他和普通村民没有什么两样,但是,几位工人看到老板进来后,都不愿意和记者交谈了。

今年56岁的华旭升说,这个厂确实是他的,平时也就五六个工人,“就是把回收来的废旧蛇皮袋,重新加工成塑料制品的原料。”对于不断有村民投诉污染的事情,他表示,他们都是到定点企业回收蛇皮袋,加工成塑料粒子后再出售给他们,一年下来最多赚10万元左右。老板娘说,丈夫10多年前曾在山西阳泉合伙办过耐火材料厂,家境也比较富裕,后来他发生一起车祸,虽然大难不死,但身体不如以往。“丈夫不能在山西做生意了,就回到老家农村办了这家塑料粒子厂。”

“如今夫妻两人都已经50多岁了,小厂也是开开停停,污染的确是存在的,但没有村民说的那么严重。东台市环保局的人来过几次了,我们生产时也是很注意的。”老板娘说,她们实际上是在废物利用,应该是一件好事,不过缺少资金买不起治污设备,现在还在外面欠三四十万元的债,就指望这个小厂每年挣钱还债。

她说,河水被污染绝对不是她一家的事情,附近还有几家养殖场和小企业,“他们污染也不轻,为什么整改就针对我们一家呢?”

D “环保部门没有强制执行权”

对于村民一再的投诉举报,当地有关部门又是如何处理的呢?3月10日下午1点多,记者采访了东台市环保局安丰环保所所长程志勇,他提供了3份书面材料并透露,“这家作坊没有通过环评验收,是违法的。去年我们已经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也向法院递交了申请执行书,由于环保部门没有强制执行权,我们正在等待法院强制执行。”

“对于这种塑料粒子生产加工点,东台这几年一直在整治,已经关闭了一大片。”程志勇说,环保部门的确存在尴尬:没有强制执法权,一些小作坊由于投资小、工艺简单,很容易“死灰复燃”,要彻底关闭,还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这种塑料粒子的加工,到底对环境产生哪些危害?对此,程志勇介绍说,在清洗—粉碎—高温—造粒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机废气,也会造成COD超标。他解释,COD也称化学需氧量,是指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水体的污染程度。

“回收加工塑料制品,本来是一种循环利用,但如果加工厂没有严格的排污设备,就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程志勇说,九龙村塑料粒子作坊附近的灌溉河的确受到了污染。

“我们环保部门其实也是弱势部门,没有强制执行权,只能借助法院对这家小厂进行罚款和关停,”东台市环保局法制科科长赵长海向记者表示。

“这就是个污染源,根本不算什么厂,也没什么税收。”时堰镇负责环保工作的李凤军说,目前镇政府也在想办法关闭这家作坊,“我们也希望媒体督促把这件事彻底解决。”

E “目前未收到法院相关通知”

盐城晚报记者看到,去年东台市环保局针对这一污染源,发过两份文件和一份申请执行书。东台市环保局2013年5月27日发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九龙塑料粒子厂”接到决定书起停止生产;当年9月22日,东台市环保局发出《履行行政决定催告书》,要求对方立即停止塑料粒子加工项目生产,并处罚10万元。

2013年11月12日,东台市环保局向东台市人民法院申请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请求法院执行东环罚字【2013】第76号作出的停止塑料粒子加工项目生产,处以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东台市环保局申请执行的事实与理由为:九龙塑料粒子厂因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投入生产的违法事实,于2013年4月25日立案查处,5月31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被执行人既未申请行政复议,也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又未完全履行处罚决定。
前几天下午,盐城晚报记者与东台市人民法院行政庭负责人取得联系,咨询法院何时对此事进行强制执行。这位刘庭长表示,“要去东台环保局了解一下对方有没有收到法院发出的裁定书,一般如果法院强制执行,会在一个月内发给环保部门裁定书,如果当事人有异议,环保部门还要进行二次申请”,“环保的案子比较多,这起个案要等查到以后再回复”。

赵长海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收到东台法院针对此事发出的听证通知书和裁定书。“一般在法院强制执行前,会举办一场听证会,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都会到庭,审判官在场,组成合议庭,结束再执行,但目前环保部门还没有收到相关通知。”他说。

水污染问题防治刻不容缓,虽然各大相关机构已经加大水污染防治问题,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治理水污染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即时解决家庭用水污染问题,安装一套家用净水器绝对是很有必要的事!关爱自己,关爱家人,选择恬净,享受健康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