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dge恬净净水 Tendge恬净净水

湖南山村炼制砒霜 水污染157名村民死

2014-03-27 317

    在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鹤山村,1956年国家建矿开始用土法人工烧制雄磺炼制砒霜,直到2011年企业关闭,砒灰漫天飞扬,矿渣直接流入河里,以致土壤砷超标19倍,水含砷量标准上千倍。鹤山村全村700多人中,有近一半的人都是砷中毒患者,因砷中毒致癌死亡的已有157人。


    河水地下水砷污染严重 耕地灌溉只能靠天


    春天已至,正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对于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来说,春耕预示着这一年的收成,收入。但在湖南省石门这里遗留下来的雄黄矿矿区的污染,让周围的农民很难进行春耕。68岁的唐熙志家住在湖南省石门县鹤山村。又到了春耕的季节,这些天他在自家地里又忙活上了。唐大爷家总共有2亩地,就位于离家不远的河边上,虽然自家农田就守着河边,可这些年他却年年为取水浇地的事儿犯愁。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鹤山村村民唐熙志:没有地方去浇水,完全靠天上下雨,打几个池塘积(攒)点儿水浇地。


     唐大爷家的耕地离旁边的小河近在咫尺,河里的水虽然不大,但看上去也很清澈,那么为什么唐大爷守着清澈的河水不用,却要靠天吃饭呢?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鹤山村村民唐熙志大爷告诉记者,这个看上去很清澈的河水里面含有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砷,用这里的水浇地禾苗很快就会死掉,那么,河里的水不能用,唐大爷为什么连地下水也不用呢?


    村民唐熙志:地下水都不能用,在这个地里挖出那么一米多二米的土地,把他挖起来,都有砷超标好多倍。


    唐大爷告诉记者,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就是当年建在河道上游炼制砒霜的雄黄矿肆意排污,倾倒废矿渣造成的。


    村民唐熙志:你像这个河床里面都是这个砒灰渣子。


    记者:您给我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这个砒灰渣子。


    村民唐熙志:随便我都能找得到,看得到。这个明显就是没有炼干净的雄黄,这个是没有烧透的。


    记者:这个黄色的就是雄黄。


    村民唐熙志: 烧熟以后白色的就是砒霜。


    村民唐熙志:烟筒出来的黄色、黑色、白色三种颜色,烧的时候那是浓烟滚滚,那是非常呛人。


    村民万大妈:早晨不能出来,要把门关上,在屋里呛的不行,在外面也不能待着。


    记者:这个树叶子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鹤山村村民:原来就是这青青的叶子,硫烟一来就给你熏白了,油菜、麦子一下就熏白了。


    村民告诉记者,当年雄黄矿生产的时候是废气漫天飞、废水满沟流、废渣到处堆,如此状况长达30多年,给当地水质和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1978年,国家停止雄黄矿的炼砒行为,随后建起了硫酸厂和磷肥厂,但污染排放仍就持续着,直到2011年这些企业因为污染问题才被彻底关停。从1978年停止炼砒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了,现在鹤山村旁的山上仍是光秃秃一片与周围山上满眼绿色的植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记者:我身后就是亚洲最大的雄黄矿区,这里就是当年炼制砒霜和生产硫酸的地方。据炼砒工人跟我讲,矿石中20%是可以提炼成砒霜,剩余80%的废矿渣便被露天的倾掉在河道边上。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砒灰便从我身后的烟囱中冒出,向四周扩散。方圆3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离它最近的鹤山村是受污染最为严重的地方。


    鹤山村村民龚兆元告诉记者当年炼砒和生产硫酸的矿渣,成年累月地堆砌在这条河边,残留的砷便直接流入河里。


    村民龚兆元:原来这里没有路这是一条河,一直弯弯曲曲的接到上面,这是后来改的。


    记者:你们当年吃水,吃那里的水呢?


    村民龚兆元:就吃这个河里的水。


    记者:就这个河里的水。


    村民龚兆元:砒灰渣……就落到这个河里。


    到目前为止,雄黄矿周围的企业已经被关停三年了,但是,那些硫酸厂和磷肥厂等企业造成的污染已经深入影响了当地的环境。 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持续的影响。那么,在这样的土壤和水文环境下,这里还能进行春耕吗?


    龚兆元说虽然现在雄黄矿已经关闭,但是多年生产留下大量的砒灰渣和硫酸渣仍然露天堆放在这里。


    龚兆元告诉记者一到下雨天,这些废矿渣便会被雨水浸泡,会不断地释放出砷继续污染这里的环境,为了进一步了解矿渣的污染情况,记者设法进入了矿区。


    根据资料显示土壤中的砷浓度大小和分布是由所处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一般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15 mg/kg,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上世纪90年代在石门矿区附近所做“砷暴露研究”,根据他们的研究结论表明矿区附近的鹤山村、土壤砷含量为84.17-296.19mg/kg,最高值超过我国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19倍。


    那么时隔近十年时间,鹤山村土壤砷含量有无变化,土壤污染程度又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记者就这个问题电话采访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陈同斌,他从1998年开始,便着手进行石门地区砷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工作。


    当记者向陈同斌了解鹤山村最新的砷污染的相关数据时,陈同斌并没有给予正面回答,但是肯定了石门地区砷污染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对于农作物生长和人的生存环境都存在危害。


    记者:就砷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有多大?


    陈同斌:能把水稻给毒死了。


    记者:就严重的时候是吗?


    陈同斌:对,一般到不了这么严重,绝大情况是植物能长,但是植物那边吃的东西那一部分污染物是挺高的,是超标的。


    在这个以稻谷为主食的省份,种植稻谷本应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但是由于河水被污染,用含砷的水浇地,娇贵的水稻根本无法在这片土地生长。


    记者:有水不能浇田是吗?


    村民唐熙志:不能浇田,浇田它就死苗。


    砷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有害元素,土壤中砷含量过高农作物根条数便会减少,根系发黑,产量下降,农作物矮小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不同种类植物对土壤中砷污染的抗性不同早生植物抗性大于水生植物,禾谷类植物抗性大于豆类、黄瓜等蔬菜。为了减少用水无奈之下村民们只能改种玉米、红薯等容易成活,需水量少的农作物。


    记者:以前都是水稻?


    鹤山村村民:都是水稻。


    记者:后来大家为什么不种水稻了?


    村民:搞不成水稻,砷中毒没法栽上(苗),长不起来就种包谷搞玉米。


    村民告诉记者现在地里种上玉米和红薯虽然能成活,但是产量很低,玉米在其他地方种植能产500、600公斤/亩,而在这里产量只是其他地方的一半,只能产200、300公斤/亩,除了产量低,还有另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了村民的面前。


    记者:你们种的菜还往外卖吗?


    村民:谁要呀?都知道我们这儿的菜有毒不要,不要我们的菜,只有自己吃。


    村民:说不能吃,那不是一样吃?不能吃也要吃,要生存啊!


    记者了解到石门县鹤山村共有村民1552人,耕地面积1528亩,耕地大多位于丘陵地带,人均耕地面积较小经济落后,村民收入来源单一,日子过的很清苦,村民唐熙志老两口现在每月只能靠100多元生活费维持生活。


    他叫龚兆元今年68岁,去年9月份被石门县人民医院诊断为多发性鲍温症,医生在后边加注“慢性砷中毒属皮肤癌”。


    龚兆元: 现在就开始烂了,这几个疤都要开始烂了。


    根据世卫组织以及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每升饮用水中砷的含量不能超过0.01mg/L,而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世纪90年代在石门矿区附近做“砷暴露研究”表明矿区附近的鹤山村河水含砷量达到0.5-14.5mg/L,超出标准上千倍。


    据不完全统计,这个距离雄黄矿百米之外的鹤山村全村700多人中,有近一半的人都是砷中毒患者,村中患癌症的人比比即是,根据磺厂医院的初步统计近二十年来,因砷中毒致癌死亡的已有157人,而且因砷中毒引发癌症的患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年龄也在逐步年轻化,砷中毒在这个村子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对于矿区污染导致周围居民砷中毒以及患癌的问题,当地乡政府给村民一次性补偿1千元 ,这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村民来说显得杯水车薪,他们至今还在承受砷中毒,癌症等病痛的困扰 。他们将来该怎么办呢?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但是在湖南石门曾经的雄黄矿矿区,因为砷污染遗留下来的各种问题,使得这里的农民很难靠种植庄稼为生,也无法承受砷中毒后的各种生活压力,那么,现在还能有什么办法,让他们承受的伤害尽可能减小 ,让这片土地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在将来,让他们的春耕不再面对这样的无奈?


    长期以来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法律监管不到位,使得我国不少地区的耕地已经受到了污染。这触目惊心的事实,让所有人警醒,恬净净水也期待未来的春天里,他们能和所有的农民一样,播种的是希望。